切换城市

首页
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
崔士光

崔士光 暂无评分

综合管理 国学应用

讲师官网:http://cuisg.sougen.com.cn/

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(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)
仅需5.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,仅限聘请讲师授课

崔士光二维码
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
任意分享朋友圈

古代学者对易经的看法

发布日期:2015-08-13浏览:1528

《心经》接下来说“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”,把这个问题说得更加具体。“垢”是有染于“贪”、“嗔”、“痴”,而缺少了“戒”、“定'“慧”。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污迹斑斑。一个人若总是贪婪,就要用“戒”,控制过多的私欲t一个人若总是在抱怨,就要用“定”,控制自己的妄想之心,一个人若总是痴迷,就要用“慧”,控制自己的思维走人极端。然后再循序渐进,每天增一分善性,将佛法放于心中,用心把天地万物认识清楚,一切便将融会贯通、左右逢源,方达到了“圆融”境界。


上面所讲的是常人的做法,在佛看来,依旧是双重肯定然后双重


否定的逻辑。心中本没有污垢,也就等同于清净丨内心不受污染,又何谈去净化心灵丨在贪、嗔、痴不存在的同时,戒、定、慧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。六祖慧能的偈语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佛家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心如止水的恒定状态。不生是非心,就谈不上灭是非心,不生贪欲心,就谈不上消除贪欲心,心中没有那么多肮脏的想法,就谈不上净化心灵,心中不会增加更多的欲望,就谈不上减损这些欲望。《心经》的养心之道就在这里,它教会我们立足当下,守住本心。


尘俗中的人之所以会痛苦,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能守住空寂,让本性归于寂然。大家总是无休止地过多追求虚妄之物,增一分嫌多,减一分嫌少,太多的希望造成了太多的失望,最后总会生怨恨之心,难以平和。佛经中一次次地阐释,不断地说“无妄心,自无离苦”,天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是一样的,与其过于执着,莫不如不要起点。既然不想有失去的痛苦,就没有必要先去得到I既然不想有太多的失望,也就不要有过多的希望。这样去想的话,心就能够安定下来。比如说,春天的时候不去播种土地,秋天的时候当然没有收获。同理,花没有开,当然不会落》感情没有萌生,自然不会失恋;人没有了胡思乱想,自然不会有离愁悲苦。这并不是消极地去逃避,而是用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。试想,如果心胸能无限地扩大,用一己之心去爱天下人,用一己之力去做天下事,心在天下,那么,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帮助,找到感情。这就又回到了前面所讲的“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”,做“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”,时时观照自己,时时反思自己,不迷于色心,不迷于“受想行知”。很多事情要反过来想一想,顺一顺,还给心灵自由,只有心空了,世界才能进到心中。

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

0755-83802522

周一至周五 09:00-18:00